科技前沿
寧波材料所碳化硅先驅體研究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先進能源材料工程實驗室經過規劃論證,將“高性能先驅體分子結構設計與陶瓷轉化”作為重點學科發展方向之一,在中科院和寧波市“3315計劃”A類的支持下,著重對先驅體的定制化、高效轉化和工程化開展攻關,在前期實驗室小試的基礎上,自主設計并成功搭建了固態聚碳硅烷和液態聚碳硅烷兩個中試平臺,這為后續工程化和應用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其中液態先驅體中試平臺已通過運行調試,成功合成出公斤級聚碳硅烷目標產物。
“泡沫瓷磚”1000℃高溫不變形
中科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發布了自主研發的綠色新型建材泡沫陶瓷,不但能夠保溫、防潮、隔音,還能防火,在1000℃高溫下也不變形。該成果通過調變泡沫陶瓷的組分,可以適應惡劣的環境,如火電脫硫塔中產生大量的稀硫酸和冷熱突變的溫度。超輕的密度使其能夠長期漂浮水面,可用于救生設備或海上養殖和種植等應用,同時也是我國未來規劃建筑用保溫阻燃隔音的優質材料。
上海光機所在鋱鋁石榴石基磁光陶瓷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研究員周圣明領銜的透明陶瓷課題組在鋱鋁石榴石基(TAG)磁光陶瓷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在國際上首次制備了ZrO2做燒結助劑的高質量鋱鋁石榴石磁光透明陶瓷,其在1064nm處的直線透過率達到82.04%,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
研究者開發出10秒快速燒造陶瓷的技術
馬里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胡良兵,莫一非、弗吉尼亞理工大學鄭小雨和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駱建合作開發出超高速高溫燒結新方法具有加熱速度快、冷卻速度快、溫度分布均勻、燒結溫度高達3000攝氏度等優點。綜合起來,這些工藝所需的總處理時間不到10秒,比傳統的燒結爐方法快1000倍以上。這種陶瓷材料在固態電池、燃料電池、3d打印技術等領域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
上海硅酸鹽所在新型鐵電陶瓷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上海硅酸鹽研究所研究員董顯林和王根水帶領的研究團隊發現了一種新型、高性能、無鉛鐵電材料(Ag0.935K0.065)NbO3(AKN),該材料比目前所用的含鉛鐵電陶瓷具有更高的能量存儲密度和更好的溫度穩定性,可用于能量存儲和爆電換能。
蘭州大學在剛玉納米顆粒制備領域取得進展
蘭州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李建功教授團隊用20年時間,已經研制出制備韌性氧化鋁陶瓷的原料——剛玉納米顆粒,該項成果于5月29日以評論的方式,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發表,團隊制備的剛玉納米顆粒比表面積均高于100㎡/g,否定了該領域知名科學家Ferdi Schüth教授團隊此前在Science上發表的至今尚無人制備出比表面積高于100㎡/g的剛玉納米顆粒的結論,并且研制出了平均顆粒尺寸3.3納米的剛玉納米顆粒。
中國科大實現通訊波段碳化硅色心的室溫自旋操控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郭光燦團隊在碳化硅色心自旋操控研究中取得新進展。該團隊李傳鋒、許金時、王俊峰等人與其合作者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碳化硅中氮-空位(NV)色心的室溫相干操縱,并且實現了單個NV色心的可控制備和光探測磁共振譜的探測。
日開發氮化鎵單晶基板量產法
日本東北大學、日本制鋼所公司和三菱化學公司合作,開發出了可量產直徑2英寸以上的氮化鎵單晶基板的低壓酸性氨熱(LPAAT)法。通過實現低壓晶體生長,能以相對較小的晶體生長爐量產大型晶體。利用LPAAT法在基于SCAAT法的氮化鎵籽晶上制作的2英寸長氮化鎵單晶基板,具有晶體鑲嵌性低(對稱面和非對稱面的X射線搖擺曲線半值寬度在28秒內)、基板幾乎沒有曲翹(曲率半徑約為1.5公里)的良好晶體結構特性。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彈性陶瓷氣凝膠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西安交大王紅潔教授課題組以SiC納米線為基本構筑單元,通過各向異性的多級孔結構設計,構筑具有各向異性氣孔和多級熱阻結構的SiC@SiO2納米線氣凝膠。
新疆理化所在高致密度高溫熱敏復合陶瓷研究中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材料物理與化學研究室常愛民研究團隊,利用冷燒結技術和傳統固相反應燒結工藝相結合,從復合陶瓷相結構入手,選取具有四方相的白鎢礦CaCeNbWO8和具有正交相的鈣鈦礦LaMnO3復合,實現高熔點高燒結溫度0.3CaCeNbWO8-0.7LaMnO3復合陶瓷材料的致密化(相對密度高達94.5%)。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先進陶瓷與復合材料研究院發布新成果
8月4日,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先進陶瓷與復合材料研究院公布實驗室多孔陶瓷及復合材料團隊最新科研成果——金屬基陶瓷復合材料制砂機襯板,將有力解決機制砂石行業痛點問題。
上海硅酸鹽所在高導熱氮化硅陶瓷研究中取得進展
上海硅酸鹽研究所研究員曾宇平團隊對高性能氮化硅陶瓷材料開展研究。針對α-Si3N4原料粉體表面氧含量高,提出碳熱還原、硅熱還原、金屬熱還原等方法消耗或轉化表面氧。開發出金屬氫化物、硅化物、硼化物等新型非氧化物助劑以替代傳統氧化物燒結助劑。利用“溶解-析出”機制,通過調節液相組分,實現對氮化硅陶瓷顯微結構、晶界相組成、晶格氧含量的調控。
上海硅酸鹽所固態電解質陶瓷材料研究獲進展
上海硅酸鹽研究所研究員張濤團隊提出基于表面鋰供體反應的固態電解質陶瓷材料制備及固態正極內部界面適配策略。利用LLZO粉體近表面層及其表Li2CO3、LiOH等自發反應惰性層作為鋰供體,提供反應鋰源,與特定金屬氧化物反應,在LLZO表面生成空氣穩定的活性功能衍生層,從根源上解決了石榴石型固態電解質空氣穩定性差的問題。
產業進展
50億碳化硅材料產業基地投產,疫情阻止不了中國電科
2月28日上午,中國電科(山西)碳化硅材料產業基地舉行投產儀式。據人民網報道,該項目計劃用5年時間,建成“一中心三基地”,即:中國電科(山西)碳化硅材料產業基地、中國電科(山西)電子裝備智能制造產業基地、中國電科(山西)三代半導體技術創新中心、中國電科(山西)光伏新能源產業基地。項目達產后,預計形成產值100億元。
三祥新材擬6800萬元投資納米氧化鋯項目
三祥新材公告,為了推進公司在鋯產業的戰略發展規劃和布署,不斷做大做強鋯產業,深化和拓展鋯產業的深度和廣度,公司擬與關聯自然人石政君共同投資納米鋯項目。本次項目合作投資總額預計為10,000萬元,公司投資6,800萬元,合作方投資3,200萬元。
總投資2億元,陶瓷芯片、氮氧傳感器項目落戶江蘇東海
5月30日,江蘇東海高新區成功簽署總投資2億元陶瓷芯片項目。該項目由連云港感瓷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投資,總投資2億元,主要生產陶瓷芯片及柴油機用氮氧傳感器。預計年應稅銷售不低于5000萬元,年稅收貢獻實績不低于350萬元。
碳化硅生產線、高可靠IC封裝生產線等落地鄭州
鄭州航空港實驗區管委會、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第九研究院第七七一研究所、達維多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三方擬合作建設半導體生產制造及封裝基地項目。該項目將在航空港實驗區建設第三代化合物半導體SiC生產線、高可靠集成電路封裝生產線、工業模塊電源生產線,打造集IC設計、芯片制造、先進封裝為一體的產業生態體系。
中科院過程工程所新型碳化硅陶瓷纖維研制和產業化取得重要進展
過程工程所新型SiC陶瓷纖維研制和產業化取得重要進展,連續化纖維產品順利投產,首批次產品經現場抽樣測試性能優良。
先進陶瓷3D打印機項目落戶湘東
山東工業陶瓷研究設計院與江西金石三維智能制造科技有限公司就先進陶瓷3D打印項目落戶湘東,此次簽約的項目在2019年中國先進技術轉化應用大賽上獲得銀獎。
通宇通訊:目前5G陶瓷濾波器已有小批量產出
通宇通訊在互動平臺上表示,公司通過技術合作、自主研發等方式,目前5G陶瓷濾波器已有小批量產出,未來公司將持續投入研發,提高陶瓷濾波器的良品率。
總投資3.5億元!海雯特氮化硅新材料項目落戶東營
7月2日,大連海雯特公司通過了氮化硅新材料項目選址東營市的股東會。7月9日,東營市通過了市開發區項目入區的評審會。至此,總投資3.5億元的氮化硅新材料項目正式落戶東營市。
湖南長沙:160億建設碳化硅全產業鏈
7月20日,總投資達160億元的湖南三安半導體項目正式開工,未來有望在長沙形成新的半導體材料千億產業鏈。湖南三安半導體主要建設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襯底(碳化硅)、外延、芯片及封裝產業生產基地,形成長晶—襯底制作—外延生長—芯片制備—封裝的碳化硅全產業鏈,項目總占地面積達1000畝。
瑞昌:友致高溫陶瓷項目投產
近日,落戶瑞昌市的江西友致高溫陶瓷項目正式點火投產。項目投資5.28億元,計劃年產1萬噸高溫復合陶瓷新材料。項目分兩期建設,一期達產后,可實現年產值3.5億元。
東營高性能氧化鋁纖維項目投產
高性能氧化鋁纖維項目投產暨高性能氧化鋁纖維產業園奠基儀式在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舉行。該項目總投資6億元,占地面積95畝,由山東東珩國纖新材料有限公司實施,采用山東大學國家膠體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最新研究成果,打破國外企業對我國關鍵材料領域的長期壟斷和技術封鎖,填補了國內空白。項目主要建設年產1000噸高性能氧化鋁纖維及其制品和100噸高性能氧化鋁連續纖維系列產品生產線,達產后可實現年銷售收入15億元,利稅5.5億元。
中材高新高性能氮化硅陶瓷制品生產線技術升級改造項目
中材高新高性能氮化硅陶瓷制品生產線技術升級改造項目由中材高新氮化硅陶瓷有限公司承接實施,是目前世界第三家,國內唯一一家實現熱等靜壓氮化硅陶瓷批量化制備技術的企業,項目一期工程已建成投產,項目完全建成后,將成為國內規模最大,技術水平最高的化硅陶瓷自動化生產示范線。
企業動態
搶占第三代半導體風口,中科鋼研加速碳化硅布局
中科鋼研方面表示,力爭用3到5年時間,將中科鋼研與其戰略合作伙伴聯合創設的國宏中宇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建設成以上?偛炕貫楹诵模瑩碛袊鴥韧舛鄠碳化硅晶體材料、碳化硅微粉、碳化硅電子電力芯片生產基地,產品銷售與服務中心的的高新技術企業集團。
共同抗“疫”!國瓷材料、潮州三環等特種陶瓷相關企業在行動
疫情出現以來,國瓷材料、潮州三環、中材高新、中科鋼研等特種陶瓷企業高度重視疫情防控工作,在做好內部防疫工作的同時,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捐款捐物,積極尋找口罩、防護服等防疫物資進貨渠道,用實際行動支援當地疫情防控工作。
強化陶瓷介質射頻器件業務,東山精密擬分拆艾福電子至創業板上市
3月3日,東山精密發布公告稱,公司擬將其控股子公司艾福電子分拆至深交所創業板上市。通過本次分拆,艾福電子作為公司下屬陶瓷介質射頻器件業務的平臺將實現獨立上市,并通過創業板融資增強資金實力,提升陶瓷介質射頻器件業務的盈利能力和綜合競爭力。
三環集團擬募資21.75億元,布局5G陶瓷電容器技改項目
3月4日,三環集團(300408)披露增發預案,公司擬非公開發行股票數量不超過3.49億股,預計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21.75億元。增發預案顯示,三環集團此次擬募集的21.75資金,將用于5G通信用高品質多層片式陶瓷電容器擴產技術改造項目(以下簡稱“5G陶瓷電容器技改項目”),半導體芯片封裝用陶瓷劈刀產業化項目。
山東省先進陶瓷創新創業共同體成立
5月27日上午,山東省先進陶瓷創新創業共同體成立大會在齊盛賓館召開,這也是淄博首家獲批建設的省級創新創業共同體。力爭通過3-5年的時間,淄博先進陶瓷產業產值達到200億元。作為探索新型創新創業模式的全新示范,此次共同體的成立備受關注。
國瓷材料定增申請獲深交所受理:投資28億用于陶瓷電容材料項目
7月17日,國瓷材料公布公告表示:公司收到深交所于2020年7月17日出具的《關于受理山東國瓷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申請文件的通知》(深證上審〔2020〕423號)。深交所對公司報送的申請文件進行了核對,認為申請文件齊備,決定予以受理。據預案顯示,本次募集資金在扣除本次全部發行費用后,擬用20,000.00萬元投資于超微型片式多層陶瓷電容器用介質材料研發與產業化項目、17,000.00萬元投建汽車用蜂窩陶瓷制造項目、22,800.00萬元投建年產3000噸高性能稀土功能材料產業化項目,剩余的資金用來補充流動資金。
國檢集團主導制訂的陶瓷涂層測試技術國際標準正式發布
國檢集團公布,由公司主導制訂的國際標準ISO 23458:2020《精細陶瓷(高性能陶瓷,高技術陶瓷)-CVD陶瓷涂層熱膨脹系數和殘余應力試驗方法》在ISO總部正式出版。至此,公司共成功發布11項國際標準,其中,ISO國際標準9項,IEC國際標準2項。
露笑科技上半年凈利微增,下半年重點發展碳化硅項目
據露笑科技發布半年度報告稱,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為11.45億元,同比下降9.10%;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51億元,同比增長3.21%。下半年,公司將在保持平穩運營的前提下,積極投資布局碳化硅戰略興業產業,未來公司將與合肥市長豐縣人民政府在合肥市長豐縣共同投資建設第三代功率半導體(碳化硅)產業園,項目投資總規模預計100億元。
江西萍鄉先進陶瓷研究院成立
該研究院由江西萍鄉龍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和湘東區政府聯合投入,與清華大學、中科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湖南大學、山東工業陶瓷研究設計院、武漢理工大學、長沙理工大學、萍鄉學院等院校共同建設的研發合作平臺。研究院主要致力于推動萍鄉工業陶瓷產業轉型升級,拓展萍鄉陶瓷產業市場,充分利用萍鄉在工業陶瓷行業的有利條件,形成產學研合作共贏的機制。
2020第三屆新型陶瓷技術與產業高峰論壇在無錫舉行
10月29日,由中國粉體網主辦的“2020第三屆新型陶瓷技術與產業高峰論壇”在江蘇無錫市錫州花園酒店隆重開幕!本次會議旨在與新型陶瓷產業鏈人士共同交流前沿技術,溝通行業信息,助力科研單位成果轉化,幫助企業尋找新的市場方向。
資訊來源:
半導體聯盟、集微網、上海硅酸鹽研究所、淄博晚報、蘭州日報、淄博高新、科技日報、婁底新聞網、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證券時報e公司等、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高分子科學前沿、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新聞網、東莞日報、上海證券報、鄭州航空港發布、中國科學院粉體材料技術重點實驗室、萍鄉日報、山東廣播電視臺閃電新聞、中國日報網、九江視聽網、東營廣播電臺、中國粉體網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山川)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