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武漢市正式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七十六個日夜交替,十四億人心頭縈繞,終于等到了這一天。武漢解封,城市重啟。“中國光谷”的武漢終于按下了啟動鍵,湖北的一系列產業鏈也重新開始了運轉。
重點產業鏈行動起來
作為中部地區的重要工業基地,湖北省是中國各大重要產業集群的關鍵組成部分。
湖北的一大支柱產業——以半導體為代表的的電子信息業也迅速復工。湖北省以存儲器制造為核心,并布局發展了設計、封測、材料、設備等產業鏈各重要環節,形成以武漢為中心、以存儲器為重點、以長江存儲為龍頭的產業格局,在我國的半導體產業中占據重要地位,且全省半導體產業主要集中在武漢。
如國內半導體行業的領先企業湖北菲利華,菲利華的主業是石英材料及制品的研發與生產,涉及行業包括半導體、光通訊、光學、航空航天(軍工)。半導體產品包括石英錠、石英筒、合成石英錠、合成石英基板等。此前受疫情影響未全面復工,影響面不單單是其公司自身,其涉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都有波及。本次解封,一定能為整體復工復產貢獻力量。
半導體行業向上追溯原料,將涉及高純石英砂行業。湖北也是我國石英砂重要產區之一,湖北蘄春的石英開發較早,早期儲量大,質量好,品位高,含硅量早期可達百分之九十九點九八。存在有湖北津馳硅材料、宏泰石英砂、欣泰石英、振杰等石英行業有代表性的石英砂企業。
在光通信領域,湖北擁有烽火通信、光迅科技、長飛光纖等上市公司。在中國的“五大”光纖生產商中,長飛和烽火位于湖北省。長飛在武漢的獨資預制棒工廠,年生產能力6400萬芯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預制棒生產工廠之一。此外,烽火與藤倉的合資企業同樣位于武漢,預計產能為3300萬芯公里。
在激光領域,前湖北擁有200多家激光裝備制造企業,華工激光、金運激光、銳科激光、帝爾激光等先后上市。
武漢“解封”對企業發展意味著什么?
一是物流恢復。復工初期,湖北供應商普遍沒開工,江浙供應商開工早,但司機擔心被隔離,往往不愿意運料過來。
武漢,九省通衢,“解封”也將逐步解決上述困境。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認為,武漢的“解封”有助于中國交通網絡恢復正常,串聯起中部與其他地區,恢復中國已經形成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為整體復工復產貢獻力量。
二是人員復工。部分員工因為封城暫時無法如期回到工作崗位,且在疫情徹底控制之前,恐慌情緒也會導致勞動力流失,限制產能利用率上升的彈性。隨著武漢解封,人員逐漸有序的流動,各企業產能逐漸上升,恢復到疫情之前的規模。
三是設備廠商的技術支援問題。一般大型設備的交付都會有設備商派駐的工程師提供現場支援,以便隨時解決生產線運行的問題,前期疫情導致人員流動減少,設備廠商均撤回支援工程師,既影響設備企業的后期服務提供,也影響企業的正常運營。伴隨武漢解封,這類問題將得到解決,這其中既包含實際操作難點的解決,也是對人們恐慌情緒打上了以及強心針。
化危為機,安全并行
“解封”不等于“解防”,抓防控疫情與經濟生產依舊雙線并行。
“安全是第一要義。”盤和林表示,武漢吸納了周邊省份大量的勞動力,其復工復產必然會帶來大批來鄂人員,如何保障他們的安全,避免疫情再次復燃,是最重要的事情。
從產業鏈看,上下游的大中小企業加強資金往來,共享防疫方案,齊心協力、共克時艱;從企業自身看,經此戰役,更多企業加快推進智能化轉型進程,培養更多一專多能的人才。
湖北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產業基礎和人才資源,有一批能干敢為的企業家,這些都為復工復產提供了堅實基礎。在相關政策的支持下,湖北經濟潛能必將被充分激發出來。
隨著湖北武漢的解封,接下來各大企業復工復產號角吹響,人暢其行、車暢其道、貨暢其流的新氣象,意味著經濟要開始復蘇,整個社會向上走!
化危為機、激發潛能,湖北實體經濟發展前景光明!
參考來源
人民日報、中國新聞社、中國粉體網、集微網
圖片來源于網絡,存在侵權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