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世界半導體產業及光伏發電產業快速發展,尤其是受晶體硅太陽能電池的飛速發展所驅動,高純硅需求迅猛增長。受此影響,國外相關企業紛紛擴大高純硅生產規模,國內部分企業也積極投資高純硅材料產業。
硅材料投資依然火爆
世界最大的生產企業Hemlock斥資10億美元擴充產能,預估2010年該公司年產能可由2006年的1.0萬噸增至3.1萬噸;歐洲最大的生產企業德國Wacker正新建一座高純硅材料制造廠,預計到2010年該公司高純硅材料總產量將由目前的6500噸擴大到1.45萬噸;亞洲最大的生產企業日本德山公司計劃投資3.9億美元擴建年產能3000噸工廠,預計2009年完成。據最新統計,國外高純硅材料產量2007年末達到4.47萬噸,2008年底達到7.875萬噸,2010年達到9.95萬噸。
鑒于光伏發電產業長期發展的潛力及高純硅原料短缺,吸引了國外新的企業介入此領域,并加速產業化。包括:以傳統西門子法投入的韓國DC化學、美國夏威夷Hoku、西班牙Isofotonetal.、法國FrenchConsortium、俄國Crystal、俄國Russia/FSU、日本M.Setek;另外,為降低太陽能電池生產成本,一些企業采用物理冶金提純技術生產太陽能級高純硅材料,并探索實現規模化生產,如挪威Elkem、日本JFE、日本新日鐵、美國道康寧等公司。
國內情況,2006年,隨著洛陽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300t/a產業化項目的投產,全國多晶硅產能達到500t/a,當年全國多晶硅產量287t。同年,在國家發改委支持下,以中國恩菲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為技術依托,采用“研—產”結合的方式,中硅高科1000t/a多晶硅高技術產業化擴建項目開工建設,采用自主研發、集成創新的改良西門子生產工藝,已于2007年5月成功投產,形成千噸級的生產能力,預計2007年中硅高科高純硅材料產量將達到500噸,其中“24對棒節能型多晶硅還原爐技術”取得重大突破,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以此為基礎,中硅高科2000t/a多晶硅高技術產業化項目正在建設中。
2001年開始建設的四川新光硅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年產1260噸多晶硅生產線于2007年2月底建成,全生產線正調試中,預計2007年產量300噸。另據報道,江蘇中能光伏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一期工程年產1500噸高純硅材料生產線已投入運行,無錫中彩集團有限公司年產300噸高純硅材料生產線也在2007年8月宣布投產,包括峨嵋半導體材料廠年產200噸多晶硅產能,預計我國2007年多晶硅對外公布的產能達到4000t/a。但由于多晶硅生產技術難度大,系統化配套要求高,已投產的企業需要較長時間摸索、運行、修改、完善,所以我國2007年多晶硅實際產量可能僅有1000噸。
2008年供需缺口仍然較大
2008年隨著瓦克等國際大公司太陽能硅材料項目的陸續投產,年初世界產能將達到4.47萬噸,但國外企業擴產之時,必須有配套設施處理回收副產物,再加上系統調試、運行需要一定時間穩定,全年實際產量4萬噸。根據國際太陽能產業和電子產業發展趨勢,太陽能電池需求量增長按年均35%計算,半導體需求量增長按12%計算,預計2008年全球需求高純硅材料約6.7萬噸,其中太陽能級高純硅市場需求量約為4萬噸,電子級高純硅市場需求量約2.7萬噸。太陽能級多晶硅的生產與供應已嚴重制約著太陽能電池的發展。
我國2008年多晶硅實際能夠投產的產能預計可達到10000噸。但由于多晶硅生產技術難度大,系統化配套要求高,已投產的企業需要較長時間摸索、運行、修改、完善,再加上副產物料需綜合回收利用有技術難關,限定了產量的釋放,所以我國2008年多晶硅實際產量可能不到3000噸。
我國有近1500臺太陽能電池級單晶爐生產直拉單晶硅,數十臺多晶硅鑄錠爐,若全部滿負荷生產,可處理多晶硅20000t/a以上。目前,大部分生產設備因為缺少多晶硅原料,處于待料狀態。結合太陽能電池和集成電路的需要,專家預測,到2008年,我國集成電路用多晶硅需求量1800噸,太陽能電池用至少在13200噸以上,總需求超過15000噸,屆時可能達到的產量約3000噸,供需缺口大。由于太陽能電池廠家搶購電路級多晶硅用于太陽能電池的生產,導致全世界電路級多晶硅供應緊張,拉動了電路級多晶硅產品價格上揚。專家預測,多晶硅產品價格仍將保持在1800元/kg~2700元/kg的高位狀態運行,多晶硅供不應求的局面可能要持續到2012年。
硅材料投資依然火爆
世界最大的生產企業Hemlock斥資10億美元擴充產能,預估2010年該公司年產能可由2006年的1.0萬噸增至3.1萬噸;歐洲最大的生產企業德國Wacker正新建一座高純硅材料制造廠,預計到2010年該公司高純硅材料總產量將由目前的6500噸擴大到1.45萬噸;亞洲最大的生產企業日本德山公司計劃投資3.9億美元擴建年產能3000噸工廠,預計2009年完成。據最新統計,國外高純硅材料產量2007年末達到4.47萬噸,2008年底達到7.875萬噸,2010年達到9.95萬噸。
鑒于光伏發電產業長期發展的潛力及高純硅原料短缺,吸引了國外新的企業介入此領域,并加速產業化。包括:以傳統西門子法投入的韓國DC化學、美國夏威夷Hoku、西班牙Isofotonetal.、法國FrenchConsortium、俄國Crystal、俄國Russia/FSU、日本M.Setek;另外,為降低太陽能電池生產成本,一些企業采用物理冶金提純技術生產太陽能級高純硅材料,并探索實現規模化生產,如挪威Elkem、日本JFE、日本新日鐵、美國道康寧等公司。
國內情況,2006年,隨著洛陽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300t/a產業化項目的投產,全國多晶硅產能達到500t/a,當年全國多晶硅產量287t。同年,在國家發改委支持下,以中國恩菲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為技術依托,采用“研—產”結合的方式,中硅高科1000t/a多晶硅高技術產業化擴建項目開工建設,采用自主研發、集成創新的改良西門子生產工藝,已于2007年5月成功投產,形成千噸級的生產能力,預計2007年中硅高科高純硅材料產量將達到500噸,其中“24對棒節能型多晶硅還原爐技術”取得重大突破,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以此為基礎,中硅高科2000t/a多晶硅高技術產業化項目正在建設中。
2001年開始建設的四川新光硅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年產1260噸多晶硅生產線于2007年2月底建成,全生產線正調試中,預計2007年產量300噸。另據報道,江蘇中能光伏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一期工程年產1500噸高純硅材料生產線已投入運行,無錫中彩集團有限公司年產300噸高純硅材料生產線也在2007年8月宣布投產,包括峨嵋半導體材料廠年產200噸多晶硅產能,預計我國2007年多晶硅對外公布的產能達到4000t/a。但由于多晶硅生產技術難度大,系統化配套要求高,已投產的企業需要較長時間摸索、運行、修改、完善,所以我國2007年多晶硅實際產量可能僅有1000噸。
2008年供需缺口仍然較大
2008年隨著瓦克等國際大公司太陽能硅材料項目的陸續投產,年初世界產能將達到4.47萬噸,但國外企業擴產之時,必須有配套設施處理回收副產物,再加上系統調試、運行需要一定時間穩定,全年實際產量4萬噸。根據國際太陽能產業和電子產業發展趨勢,太陽能電池需求量增長按年均35%計算,半導體需求量增長按12%計算,預計2008年全球需求高純硅材料約6.7萬噸,其中太陽能級高純硅市場需求量約為4萬噸,電子級高純硅市場需求量約2.7萬噸。太陽能級多晶硅的生產與供應已嚴重制約著太陽能電池的發展。
我國2008年多晶硅實際能夠投產的產能預計可達到10000噸。但由于多晶硅生產技術難度大,系統化配套要求高,已投產的企業需要較長時間摸索、運行、修改、完善,再加上副產物料需綜合回收利用有技術難關,限定了產量的釋放,所以我國2008年多晶硅實際產量可能不到3000噸。
我國有近1500臺太陽能電池級單晶爐生產直拉單晶硅,數十臺多晶硅鑄錠爐,若全部滿負荷生產,可處理多晶硅20000t/a以上。目前,大部分生產設備因為缺少多晶硅原料,處于待料狀態。結合太陽能電池和集成電路的需要,專家預測,到2008年,我國集成電路用多晶硅需求量1800噸,太陽能電池用至少在13200噸以上,總需求超過15000噸,屆時可能達到的產量約3000噸,供需缺口大。由于太陽能電池廠家搶購電路級多晶硅用于太陽能電池的生產,導致全世界電路級多晶硅供應緊張,拉動了電路級多晶硅產品價格上揚。專家預測,多晶硅產品價格仍將保持在1800元/kg~2700元/kg的高位狀態運行,多晶硅供不應求的局面可能要持續到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