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根據《上海市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十四五”規劃》,5月6日,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發布2025年度關鍵技術研發計劃“先進材料”項目申報指南。
在專題一:前沿未來材料中,這些植入/介入生物醫用材料納入申報征集范圍。
1. 軟骨修復再生生物活性陶瓷材料研發及應用
研究內容:針對傳統骨修復材料流動性差、抗壓強度不足等問題,研發具有分層梯度結構和生物活性的生物陶瓷修復材料。研究膠原-陶瓷骨軟骨修復體3D打印關鍵技術,開展生物相容性、力學適配性驗證和生物安全性評估。
考核指標:生物陶瓷顆粒粒徑為20-150μm,純度≥95%,材料固化時間4-15min,固化后抗壓強度≥10MPa,體內完全降解時間>1年;研制膠原-多孔陶瓷、膠原-復合陶瓷等2種精確控制的3D打印分層結構修復體,修復體鈣磷原子比1.50±0.03,體內完全降解時間>1年。
2. 高性能可控降解血管支架材料研發及應用
研究內容:針對現有血管可降解支架材料力學性能欠佳、降解均勻性不足等問題,研究基于改性聚乳酸、高分子纖維基復合物、合金材料的復合技術。研究材料工藝參數智能優化、降解-力學性能協同調控等技術,開發出具有高強度、降解速率可控、高生物相容性,適用于冠心病等領域介入治療的新型可降解支架生物醫用材料并開展大動物實驗驗證。
考核指標:高聚物可降解支架材料徑向支撐力100-200 kPa、在模擬生理環境下支架結構穩定性≥6個月、降解產物無毒性且細胞存活率≥90%;可降解合金材料屈服強度≥280MPa、抗拉強度≥320MPa、延伸率≥20%、室溫存放6個月力學性能衰減值≤5%、體外降解速率≤0.1mm/年、管材外徑最小達到2.0mm,壁厚不超過130μm;在大動物模型中開展功能評價與安全性測試。
3. 遞送載體及封堵水凝膠材料研發及應用
研究內容:針對傳統材料在穿透血腦屏障、精準釋控、止血氣封一體化等方面的問題,開發組織穿透精準釋控藥物載體、血氣一體化封堵水凝膠。研究血腦屏障穿透精準釋控載體3D塑型、微流控、限域納米自組裝、多體系融合等可控制備技術,制備產品并開展安全性和臨床前評價。
考核指標:(1)研制卒中精準釋控水凝膠微針產品,血腦屏障穿透水凝膠材料彈性模量≥0.2Gpa,納米材料粒徑≤200nm,腦部病灶藥物緩釋6小時-4天可調,材料的單批次合成規模≥1.0公斤、包封率≥90%,批次間粒徑偏差≤10%、力學性能偏差≤5%;(2)研制噴霧型、貼片型、注射型3種止血止氣用水凝膠原型產品,材料遇血后膠凝時間≤10秒,氣體泄漏封堵密封率≥95%,界面粘結強度≥150kPa,溶血率<5%,抑菌率≥95%。
參考來源:
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青黎)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