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2024年3月29日,由中國粉體網主辦的“第二屆光伏行業用石英砂技術與市場交流大會”成功召開!在本次大會期間,中國粉體網邀請到多位專家做客“對話”欄目進行訪談交流。本期為您分享的是中國粉體網對徐州水處理研究所所長黃華躍的專訪。
中國粉體網:首先,請您介紹一下徐州水處理研究所。
黃所長:徐州水處理研究所成立已有40多年歷史,曾是個國營研究所,現在進行了股份制改造,目前主要業務是:水處理的工藝處理、污水處理、石英砂的酸洗及高純砂的制造。
中國粉體網:光伏玻璃用石英砂,對鐵有嚴格要求。酸洗工藝是石英砂去雜提純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但許多行業內人士談酸色變,把酸洗和污染畫等號,您是怎么看的?
黃所長:前幾年,國家對酸洗控制不嚴格,因此對環境造成很大的污染,所以行業內“談酸色變”,認為酸洗就是污染,實際上這是一種誤解。任何危險的工作,是因為沒有做好準備工作,如果從技術上突破,前期準備工作做好了,任何危險都迎刃而解。大家都知道,原子彈危險,為啥不爆炸呢,是因為有控制,酸洗亦然。酸洗并不是見酸就一定有問題,關鍵在于對酸洗的認識和控制,以及是否掌握這項技術。任何技術都是,掌握的技術都沒事,不掌握的技術會出事,所以不要談酸色變。
酸,只要控制好,是會為人類創造巨大效益。無機化學重點就是酸、堿、鹽組成的,酸是很重要的化工原料,很多反應和產品離不開酸,不能因為酸出現過一些問題就一棒子打死。
大家認為酸中最危險的就是氫氟酸,氫氟酸腐蝕性強、具有揮發性、毒性,對人的骨質和健康都有嚴重的影響,所以大家談酸色變是對的,但是你只要掌握好酸的特性,在保管、使用及污水處理上,采取一些安全措施,完全可以做到無害化。比如現在國家對氟的處理,做到控制揮發、控制濃度、溫度把握、排放時對污水中的氟進行積極處理,一般來說,通過一些方法,比如綜合法、同離子效應方法、離子交換法等完全能將氟離子降到國家要求的標準。國家要求氟離子最高標準是1.5ppm,過高過低對人都不好,一般情況都能達到這個要求,不會產生什么危害的。
當然,在選擇合作伙伴時,要對對方的技術力量有所掌握,以免出現問題。酸洗在內行人面前是沒事的,建議企業別找不靠譜的合作伙伴就行了。
中國粉體網:您認為石英砂酸洗過程中的難點是什么?
黃所長:現在國家對光伏用石英砂含鐵要求并不是很高,一般含鐵量在80-120ppm之間,這個標準還是能做到的。
盡管全國石英砂礦源不同、產生地點不同,據我了解,全國有70%-80%的礦石能滿足石英砂酸洗,從一年幾百萬噸發展到一年將近2000萬噸,可能三兩年后要達到3000萬噸,這是個非常龐大的產量。超微玻璃、光伏玻璃用砂量每年都以幾百萬噸的量在不斷增長,從這個方面來說,國家石英砂能滿足國內生產需要,因為大部分石英砂經過酸洗能達到標準。
自然界很少有砂子通過簡單處理就可以滿足生產需要的,絕大多數砂子都避不開化學處理,通過化學處理完全能達到光伏用砂標準,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從技術上也已經比較成熟,沒有多大難點。
難點在于哪里呢?難點在于產品能否合格,難點在效益、投資和成本,難點在占地、用人、自動化等方面,這些有發展空間。
企業的規模越來越大,如果還用作坊式思路和作坊式加工技術,是跟不上形式的,新的形式需要規模化、高效益化、連續化、穩產化,這些高標準的要求是下一步發展的重點。
中國粉體網:據了解,徐州水處理研究所,開發了第五代酸洗技術,您能否詳細介紹一下該技術的亮點?
黃所長:我們所研究開發酸洗技術已經七八年了,從第一代發展到目前的第五代酸洗技術。第五代光伏砂酸洗技術具有以下幾個特征:
1設備大型化:現在我們單臺設備能達到1000-1500噸,這種大型化在國內絕無僅有。有些單位擔心大型化會不會有問題,這個顧慮其實是沒必要的。2017年之前酸洗行業沒有流化床的說法,是我2017年在蚌埠會議上首次把流化床概念引入酸洗行業,現在已經被行業認可,酸洗行業都說自己用的是流化床,但是否是真正的流化床還有待考究。
真正的流化床是用流體力學進行計算,讓砂子有序流動,并不是放在罐子里那么簡單,要想把砂子動起來,需要用高等數學、高等物理進行模擬計算,采取一些措施消除死角。這項技術我們已經完全突破,現在已經售出幾家1000-1500的罐子,沒有出現任何問題,砂子一直在合格生產,已經賣出100多萬噸,實踐證明大型化是可以的。大家之所有對大型化有顧慮,是因為對流化床這個概念還不熟悉,只是簡單的套上去,實際上是需要經過計算和實踐,以及相應的技術條件的,并非單純做個類似的罐子。
2自動化:我們設備操作時基本是自動控制的,人工很少,自動控制流量、溫度、流速、電流等參數,可以保證在合理范圍內正常工作。自動化是發展的必然趨勢。
3流態化:酸和砂都在流動,在流動中進行反應,這個效果超過常規的固態化。
4生產連續化:從進砂到酸洗、脫酸、水洗、分水、脫水,全是流水線工作,設備利用率高、占地少、效果也好,比如年產量150萬噸的生產,占地面積2600平方米,污水占地面積1700平方米,加起來不足5000平方米。用人僅22人,代替傳統技術的100人,勞動強度下降。
5全廠砂不落地技術:這項技術是我們獨家創造的一項新技術。
傳統的生產方式是:礦石制砂+物理提純——普砂入庫——鏟車+皮帶送砂去酸洗車間,生產出合格產品,脫水機脫水后皮帶送倉庫存——外售用鏟車裝車,汽車外送。
這種方式缺點是:
一是貯砂庫車壓人踩,損失率大,一般約2%,如一個150萬噸廠,年損成品砂按此算,損失30000t×400元/t=1200萬元。
二是耗電耗油(鏟車用油),成本高(建庫、鏟車、脫水機等)。
三是用人多,效率低。
我所創新砂不落地技術特點:即從礦石制砂、到砂從磁選機送出,經過分離床分離水分,到運輸給我們,不用進倉庫。我們砂不落地技術生產出來的砂子直接用皮帶運輸到酸洗設備那邊,酸洗后直接裝車,不進倉庫,不用鏟車,砂子也不落地,不會被污染,且經濟實惠、損耗少、效率高,砂子質量穩定。一年可減少1000多萬的砂子損耗。
這一創造是將傳統生產工藝進行重大重塑,徹底改變了行業中造成的困擾難題。
中國粉體網:感謝黃所長接受我們的采訪!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星耀)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請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