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據日經中文網8月9日報道, 日本大阪公立大學開發出了用于制造全固態電池的固態電解質的新材料,在不使用資源分布不均的稀有金屬鍺的前提下,達到了純電動汽車(EV)所需的部分性能。
由于有機溶劑具有可燃性,所以全固態電池以固體電解質取代普通鋰離子電池的有機溶劑電解液,降低了蓄電池的起火風險,提高了安全性。固態電解質由含鍺的材料組成,離子電導率這一體現電池性能的指標也高于液體的電解質,雖然中國占全球鍺總產量的6~7成,但由于鍺在多方領域有廣泛的需求,所以全固態電池依舊存在鍺資源風險。因此,全固態電池要想普及,就需要找到鍺的替代材料。
圖片來源:日經中文網
大阪公立大學的林晃敏教授等人此次借助鋰、磷和硫的化合物制造了不含鍺的固體電解質,并將該電解質的離子電導率提高到了這一達到制造純電動汽車要求的水平。本次研究使用硫和磷等相對低價原料的比例很高,在成本降低的同時改進了結晶結構,使其電導率提高至之前的1萬倍。林教授表示:“我們制造出了廉價、高性能和高耐久性的固體電解質”。
參考來源:
日經中文網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蘇簡)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