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Q:在光伏硅片生產過程中,拉晶用的石英坩堝各層對于石英砂品質的要求和區別是什么?國內外石英塊價格和品質有什么不同?
A:石英砂在單晶坩堝用的環節就是把多晶硅進行直拉法變成單晶硅棒在進行硅片的切割。砂子主要是用來作單晶拉直過程中用的坩堝,砂現在一般主要分為三層,像進口的尤尼明、TQC的砂子一般用內層砂,因為內層的要求要高一些,首先他純度,生產出來坩堝的透明層,氣泡的表現還有雜質這些方面的質量做的還是比較好,所以說進口用的內層比較多。然后石英股份,或者一些小廠的砂子就用來做中外層的砂子。
Q:國內外的這個石英砂的價格,品質情況如何?
A:品質上來講肯定是進口的目前來講市場占用率比較高,大家比較認可。一個是他的這個純度比較好,而且生產出來坩堝的這種透明層效果好,再一個就是生產坩堝的這種氣泡很少,運行的風險比較低,還有就是進口砂的雜質,或者說小黑點等等,這些曲線表現的會比較好一些,就是曲線很少,然后最重要的特點就是他的品質非常的穩定,打出來坩堝的合格率要高一些。
它的價格這兩年漲幅比較大,現在進口的砂子一般在6萬一噸左右,現在國產的比較好的是石英股份的砂子,純度和進口的差不多了,雜質含量比國外的砂子大約高個一兩個點這樣。主要的差別在生產出來坩堝的透明層沒有進口的好,而且在坩堝的穩定性上面來講大家更認可進口的石英砂,目前石英股份所代表的國產砂在內層的使用量很少,大部分用在中層或者外層。國產砂的價格,貴的像石英股份大約在4萬左右一噸,其他廠家的大約就是兩萬多-三萬多左右不等。
Q:22年和23年整體石英礦供給情況如何?從石英礦到石英坩堝到每GW的光伏硅片生產對應的測算標準是怎么樣的?
A:行業內大家的共識是100GW大約對應2萬噸-3萬噸坩堝石英砂的使用需求。我們現在預測單晶硅片現在一年的產能在250GW-300GW,大約就是6-7萬噸的砂子。然后變化存在在P型轉N型對石英砂的要求可能會更多一些,同樣的100GW,N型使用的石英砂的需求會更多一些。
至于多少礦,他這里面的情況是比如尤尼明、TQC用的礦是在美國北卡的礦,他石英只是這個礦里面的品類,石英礦是一個伴生礦,沒有人能具體說出來北卡這個礦產量具體是多少,到國內大概供應鏈也就是2-3萬噸。而且他還用來生產一些半導體坩堝,不僅僅是光伏坩堝。
國內的石英砂礦能用來做坩堝砂的很少,有的開采成本很高,所以現在國內做的高純石英砂的礦主要還是用的國外的,像非洲,俄羅斯,巴西,印度的。全球各地的大家都在好都在用。目前比較穩定應該是印度的那個礦,但是不知道能用多少年,目前來講2-3年是沒有問題的,但是之后品質會不會下降,開采成本會不會增加,能不能持續的供應,還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目前來看的話是這樣子,就是石英坩堝這個產品呢,已經很確定的定性為是一種資源類的產品,可能哪天就枯竭了或者開采完了,然后又在這段過程當中,又沒有發現他的替代品,或者說沒有發現跟現有礦的品質,開采成本,或者說穩定性能夠匹配的,如果在這種極端的情況下,我覺得這個產品的供應可能就會出很大的問題,目前來看,兩三年之內不會出現這種情況,但是三年五年還真有這種不確定性。
Q:100GW對應2-3萬噸是內層還是內中外加一起?
A:是內中外加一起。
Q:能否進行每層的拆分?
A:每個廠家有些區別,有的廠商做坩堝和大廠關系沒有緊密,可能會追求品質,對外宣稱我的坩堝全部使用進口砂,也有廠商為了和隆基中環配套,可能也有一些股權或者內在的一些緊密的聯系,為了降低成本,進口砂子也比較緊張,只要保證質量不出大的問題,也會增加一些國產砂的使用量,籠統上來講一般會是4:3:3,內層:中層:外層。也可能是3:4:3。
Q:這方面現在有什么潛在的替代材料可以做內層的坩堝嗎?
A:這個想法一直都有,也有研究,但是問題是能夠跟單晶硅多晶硅進行配合的除了石墨石英其他材料目前成本非常非常高。除非你能找到一種不污染單晶硅,純度很高,耐高溫,壽命長的材料,這非常難。目前來看石英坩堝的性價比還是很高的,雖然現在價格也在漲,供不應求,但是坩堝價格也不是很貴,也就大幾千塊錢萬把塊錢,在整個單晶硅的硅片成本里面占的比例極少。但是如果那天說砂子真的沒有了必須要代替了,那也沒有辦法,目前來看還沒有什么合適的材料能夠代替他,不光是成本,還是對單晶硅的污染,各種各樣的環境。目前石英坩堝還是性價比最高的。
Q:現在有人造的石英砂嗎?
A:有的,就是現在說的合成石英砂,成本大概是天然石英砂的10倍。品質合成石英砂一般使用四氯化硅或者是這個八甲基硅烷進行這種化學合成的,他這種材料呢,純度會比天然石英的高,天然石英的話可能在四個九到五個九,合成石英的話呢,可以做到六個九到九個九。但是純度太高反而耐溫性能會下降,純二氧化硅是不如天然石英里面含有一定量的鋁或者其他的堿金屬好的,一般會下降幾十度它的耐溫。純的合成石英做出來耐溫是一個大問題,耐溫容易變形,這方面應該是沒辦法全部用來做坩堝的。合成石英砂也會用在半導體的坩堝,在內層一部分會用,但是外面主體還是用天然石英。
Q:今年實際能夠供給的石英砂的量有多少?今年供需偏緊可能會持續到什么時候?
A:我們得分兩塊說,一塊是進口的,一塊是國產的,因為進口的那塊,不僅僅是產能的影響,還有疫情,海運,各種各樣的這些因素,進口的砂子現在的交貨期大約是三到六個月,就是你從現在訂貨的話,可能會三到六個月之后才能給你貨。從去年開始就是這種情況,大廠一直在增加采購量和他們的安全庫存。進口的砂子可能也就最多就供應到2-3萬噸,再多的話他也沒有了。國產的話目前來講石英股份的這邊應該是1.5萬噸,然后新擴產這2萬噸還沒有完全達產,我預計的話,他今年應該能夠供給到25000噸左右。小砂場在15000噸左右,缺口大概有一萬多噸。
Q:也就是不論是內層的進口砂和中外層國產砂這個供需偏緊的情況今年還是會持續下去?
A:我認為如果說光伏行業沒有大的政策的變動,我覺得現在還是很確定的。因為去年,說實話有段時間受到了多晶硅的這個產能的影響,導致單晶廠商都停產了,當時多晶硅新產能沒有投產,價格漲得太厲害,有段時間單晶硅新投的項目都還沒有開起來,所以說當時的石英砂已經緊張了,今年多晶硅供應量起來了,很多之前沒有開起來單晶硅片廠的新的產能也投產了。產線投入之后,石英砂的需求會增加的比較多,供應端目前可以看到的增量也就是石英股份的1-2萬噸。
Q:那明年的供給是不是會隨著光伏需求更上一個臺階更緊張?
A:你這個分析邏輯上是沒有問題的,我和尤尼明、TQC去聊過,我說現在這么緊張就沒有想要擴產嗎你們?他們覺得這個光伏的砂在他們那邊不是一個核心業務,不是特別重要的產品,也不是他們未來的發展方向,在他們看來他們的砂子不是具有那么絕對的門檻,像石英股份做一段時間也能逐步去填補一些內層砂的市場。關鍵現在除了光伏的石英砂,半導體的石英砂也是很緊張的,供不應求,而且附加值更高,價格是光伏的一倍多,所以他們更感興趣的是那一塊。目前來說國外的廠商我沒有聽到說要擴產的信息。國產的這個能看到的就是石英股份今年會有新投產的2萬噸,然后新擴建了一個15000噸,但是我認為明年很難能夠達成,在一個就是菲利華新投了一個2萬噸,但是我也認為明年達產的可能性不大。所以明年需求端是在增加的,供應端也沒有看到產量增加多少,所以明年可能會更緊張。
Q:那石英砂投產的資金需求和周期如何?
A:國內外區別不大,石英股份投1萬多噸是花了一個多億。當時是在2005年,現在一萬噸也是一個多億吧。周期大概要看當地政府配合的力度,一般就在一年半到兩年。
Q:美國的礦的資源量有多少?能用來做光伏和電子的占比有數據嗎?
A:國內了解的人很少,那個礦是尤尼明、TQC自己買下來的礦,所以說一般人也了解不到,也只能從網上看到那個礦的一些照片,或者他們對外宣傳的一些資料。那個儲量應該是比較大的,石英砂能夠用在電子級和光伏的量應該是差不多的,一半一半把。
Q:高純度的石英砂有可能通過低純度的石英砂提純的工藝去用于內層嗎?
A:首先,要解決能用不能用的問題,坩堝這個東西,它實際上就是一個容器,就是為了保證首先就是不污染單晶硅,這是核心的點,就是純度不能太差了。提純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問題是提純完了之后砂子做坩堝會不會產生大量的氣泡,高溫環境下氣泡變大會有很高的漏硅的風險。印度的石英砂好是因為它的砂子做出來之后氣泡很少,純度也比較容易提純,成本不高,儲量也還可以,穩定性一致性比較好。這幾個特點決定了礦能否做坩堝砂,并不是單單提純的問題,其他的幾個點也要滿足,提純是沒問題的,但是其他方面還是有問號的。但是如果有一天,尤尼明砂子沒了,印度礦也沒了,那咋辦呢?我估計國內的廠商也會硬著頭皮也要用,總比沒有強,就是要冒一點風險了。
Q:國內坩堝廠的格局能夠介紹一下嗎?
A:國內做坩堝的的廠商都會給大廠配套的,內蒙古歐晶是給中環配套的,隆基有自己的配套廠商,晶科是由江西中昱配套的,一般這些大廠都會有配套的,然后更多的就是有一些坩堝廠,他可以賣很多的單晶硅廠商,他就會對應很多的,它既可以賣給隆基,賣給中環,也可以賣給晶科,哎至于市場占有率的話,肯定是像歐晶,中昱這種市場占有量會比較大一些。歐晶至少排到前三把。
Q:坩堝廠怎么去鎖料呢?在石英砂緊張的情況下?
A:股權綁定是沒有的,國內也就是太平洋的這個量和質量,供應量和質量是有保障的,所以這幾家配套的大部分隆基中環就直接出面了,通過長單,就是合作意向,戰略協議。我告訴你,我有意向采購這么多,你優先把這個量給我留著,你像石英股份新上的這2萬噸,已經也就是被瓜分的差不多了吧,這誰家預定多少,誰家預定多少,都是提前訂好了,鎖量不鎖價。
Q:配套的坩堝廠隆基和中環出面會給他們帶來一定的盈利或者石英砂價格會更低嗎?
A:給他們的話會考慮一定的價格的折扣吧。大的趨勢肯定是跟著市場的行情走,像石英股份還是跟著進口的價格來走,進口漲價他們就漲價。
Q:進口和國產的石英砂在漲價過程中會收窄嗎?
A:在拉大,絕對值在拉大,比例還是那個比例,因為價格都在往上漲,絕對值的差會增加。
Q:整個高純石英砂的結構或者體量有多大?需求這邊有沒有其他的需求和光伏搶同一個品級的高純石英砂?有沒有貿易商或者渠道商會屯貨讓價格非理性的漲起來?
A:第一個問題:尤尼明、TQC銷售到這個坩堝這個行業的話,它一般就是一個等級,像尤尼明的話是叫IOTA-CG標準砂,更高等級就是IOTA-4,-6,-8,-12,這些就是用在半導體領域的,他純度會更好。TQC用的是NC4AF,這個級別用來做坩堝,石英股份有一款是PQSN是用來做坩堝的。這邊就是這幾個等級,然后其他領域來搶光伏砂是有的,因為這個等級除了可以用來做坩堝之外,還可以用來作石英管,石英棒這些產品。像尤妮明的IOTA-CG的砂子可以用來做一部分的光通信的,還有光伏的石英棒和石英爐管這些產品。還有一部分半導體的也要用這個砂子,所以有其他的領域來搶的。石英股份他現有的2萬噸的產能,其中就有5000噸是用來做他自己的石英管石英棒的,只有15000噸是外銷用來做坩堝石英砂的。所以說整個石英砂的儲量,除了坩堝之外,還有很大一部分是用來做這些石英制品的,這個一年的話也有好幾萬噸,全球的話應該有個接近10萬噸用來做其他產品的,坩堝砂僅僅是它里面的一個種類。
第二個問題,肯定會有,但是這個比例不大,因為貿易商也很難拿到這個現貨的。首先這些大廠拿現貨都在等,所以說貿易商去囤,肯定有人去做這個事兒,但他能不能囤得到,倒是打問號的,這種情況,在2010年2009年的時候發生過,當時石英股份砂子,從這個三萬多被炒到了五萬多,這里邊,也有人去囤過這個貨。進口的被炒到12萬一噸,囤會有,但是能不能囤得到是個問號,量有多大也是個問題,因為現在這個市場也比較透明,石英砂的生產廠商,也是主要直接就對應像隆基中環這些廠商的。
Q:所以我們剛剛說光伏這個領域大概就2萬多噸,那么我們如果去搶其他領域的石英砂,這些加載一塊的話大概總共有多少?
A:像石英股份它原有的話,兩萬噸里邊,本來是自己用5000外賣15000,現在,15000噸已經不夠用了,那咋辦呢?他去收購了一家做這個稍微低端一點的這個石英砂的廠商強邦,這個強邦有大約3000噸到5000噸一年的石英砂的產量,他去收了之后,他就可以把這現有這2萬噸全部用來做這個坩堝石英砂。用收購的3000-5000噸填補原來的內部用的產能。所以是存在這種坩堝砂去擠占銷售到其他方向的這個石英砂的產能,是存在這種情況的,但是你像尤尼明的話,有點難。因為他的這個砂子,它用來做其他領域的那個產品的話,它的銷售價格跟坩堝砂的價格是差不多的。所以他就不愿意去擠這個產能嗎,所以他就那個利潤高做哪個嘛。坩堝砂是體量大,但是其他領域價格也都差不多,所以調配啥嘛。除非坩堝砂價格漲得很厲害,利潤空間大了,他才會自然地把產能釋放到坩堝砂里面。目前來看就漲到7-8萬一噸,進口砂給坩堝的量也不會增加很多。我認為如果說坩堝砂漲到了跟他用來做半導體的那個材料價格差不多了,他最多也就能夠勻出個2萬噸左右的是這個供給量。也就說坩堝砂要漲到10萬塊錢左右一噸,才有可能尤尼明和TQC會額外的拿出來2萬噸左右供給坩堝。
Q:為什么尤尼明和TQC不太愿意擴產啊?
A:尤尼明公司是一個綜合性的,這個是他里面一個小眾的產品,他那個礦,石英也只是一個伴生礦,是有很多礦物質在一起的,不是純的石英礦,如果要增加石英砂產品的話,就要增加其他產品的生產的量,所以說他從礦的角度不是太好。在一個國外公司不太愿意去積極擴產,他們認為他們的坩堝砂在光伏上面在將來也沒有什么無法撼動的競爭力,他們認為國內的石英股份再搞個兩三年可能對他們也有很大的威脅,他們的生產成本各方面不一定能干的過國內的廠商。而且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石英砂是資源品,誰也沒有辦法保證未來沒辦法發現比你現在美國的礦質量更好的礦,所以他們也不會有太大的意愿再擴產。
Q:能夠復盤一下石英歷史上價格的周期嗎?今年價格趨勢變化幅度是怎么樣的?
A:石英砂這個產品在國內開始做是在2003年左右有人開始做高純石英砂。南大的團隊當時在搞,還有另外一個團隊在搞。當時國內做的早的陽山硅業,石英股份是比較早的。2005年左右做出來,那幾年光伏行業是屬于歐洲的單晶市場帶動的,從2005-2008年這幾年開始起來了,雖然也不溫不火的,但是到2009-2010年到了一個高峰。當時石英股份的砂子賣到了5萬多一噸,尤尼明的砂子被炒到了12萬左右一噸。當時是由于歐洲市場的爆發。國內的產量很小,單晶的產量也很小,導致坩堝砂的需求急劇的增加,大家都在搶。到了2012年之后,由于歐洲雙反,對光伏補貼下降,然后國內的光伏市場有沒有起來,這個時候是斷崖式下跌,這個時候就跌過冰點了,從5萬一噸國內的砂子跌倒2萬-2萬2一噸,然后持續了有幾年,從2012-2018這幾年都是比較平穩的,大約都在22000-25000左右晃動,從2019年開始市場慢慢偏緊,到那個時候多晶占主流,坩堝砂用量就下來了,2017-2018單晶的金剛線切割起來之后,它的優勢慢慢起來了,市場占有率慢慢上升,2019年開始石英砂慢慢漲價,2020年,2021年供需關系就開始偏緊,2021年漲價就比較明顯,2021年從2萬7漲到3萬左右,2021年下半年到了3萬5左右,2022年現在在4萬左右。2021年年初的2萬5到現在4萬左右。
Q:為什么菲利華的2萬噸您覺得開不出來?
A:菲利華現在有個1-2000噸的產能在做,國內的提純技術不比進口的差多少,現在差別就在礦上,如果石英股份能夠拿到尤尼明的礦,我相信他也能做出一樣品質的。所以為什么現在石英股份做的好一些,是因為他們有印度的礦,供應穩定,儲量不錯,如果菲利華拿不到那么好的礦,我覺得他很難做出來產品質量很穩定的石英砂。所以誰能拿到好的礦,誰就能夠生產出來好的砂。
Q:為什么石英能拿得到,菲利華拿不到呢?
A:因為石英股份做得早,用量也比較大,跟印度的合作也比較好。不管是價格,付款,用量都很好。基本上都給他們包了。
Q:石英砂礦的價格漲的情況怎么樣?
A:從3、4000一噸漲到了現在的5000左右,漲了百分之30左右吧。未來漲不漲價有可能還會小范圍漲一點,但是價格也談的差不多。
Q:那現在的情況是不是印度礦也缺?
A:是的,差不多是這樣的意思,如果說印度礦儲量很大,跟煤礦一樣,一年開發10,20萬噸都沒問題,我覺得去年就應該有廠商能夠搞起來了,現在國內缺礦石,當然產能也缺。
Q:礦是不是漲的沒有砂子多?
A:對,現在利潤是被生產石英砂的掙了,大家不要炒的太熱,這些信息就在國內消化就好了,如果被印度礦主知道了,那肯定坐地起價了。
Q:礦的價格漲的慢是因為石英股份和他們印度礦簽了長協嗎?
A:有這種因素吧,但是具體的不太好說。
Q:除了印度礦,國內不是也有不少礦嗎,還有俄羅斯和巴西的礦,都不能用嘛?
A:砂子也是分應用領域的,有的適合生產石英管石英棒,有的適合生產石英砣,有的適合坩堝,印度比較適合生產石英坩堝,巴西南非有一些可能生產石英管棒效果不錯。跟礦石的有一些包裹體啊,晶狀的特性都有一些影響,不是說礦不好,是說不適合做坩堝。
Q:石英股份的提純技術和小廠的差別大嗎?
A:從極限的技術指標來看,石英股份肯定要好一些,從指標的一致性穩定性來說,是否能長期保證品質,也是石英股份做的好,但是說要讓小廠說某一批要做的和太平洋一樣的,那說不定也能做出來,有點區別吧。
Q:所以石英砂的產能其實不是一個多大的問題,問題就是礦的問題嗎?
A:我覺得現在可以這么說的,以后如果說可以發現很多礦和印度的礦的品類是差不多的,開采成本也差不多,國內擴產可能會很快,遍地開花。
Q:印度礦和美國礦的品質能差多少?有使用時間上的差異嗎?
A:沒有這樣的差異,砂子能用多少小時不是這么說的。我只要砂鍋的變形量在一定范圍之內不至于漏硅,純度不至于污染硅棒,就不存在這種情況。印度的砂子的強度,耐溫性能反而比尤尼明的效果還要好。目前市場上沒有人存著尤尼明的坩堝和印度砂的坩堝作對比。
Q:如果印度的礦那么好的話,為什么不去把他買下來呢?
A:首先它的所有權不會賣,其他的廠商會去買礦石,但是他還是優先供給給石英股份。
Q:看到報告說2019年全球就有120幾萬噸的高純砂的供應,這些砂子為什么沒有進入光伏領域?
A:不是一個東西,您看的數據也叫高純砂,但是砂子差別還是很大的,有一些使用在建材上的,有一些是用來做玻璃的,不是我們再聊的這個砂子。
Q:現在石英股份做的砂子品類的話其他的國內的廠商能做嗎?
A:有是有的,但是產量不大,1-2000噸吧,局限的原因就是礦的原因比較大。
Q:國產礦不能用在內層的坩堝,那這個可以實驗一段時間可以通過技術性的手段解決嗎?
A:從使用角度上面來講會有差距,但是差距不會很大。如果說出現極端情況,比如進口砂子進不來了,被貿易或者一些原因,進不來了,石英股份這時候就必須頂上去,我認為也能用,雖然風險可能會稍微大一點,生產的效率可能會低那么一點點,比如原先用進口內層一爐可以拉5~6根,用石英的少拉一根,最多就是這種情況了,現在石英股份已經有10%的市場份額了,將來肯定還會增加。
Q:為什么有說法小坩堝可以用國產砂,大坩堝就不行用國產砂做內層,這里面的差異為什么啊?
A:要看小坩堝和大坩堝的是用次數,一般大坩堝會多次拉晶,小坩堝以前都是22-26寸的這些,就生產一爐兩爐,所以大的坩堝要求更高,因為他裝的硅料更多,風險更大,這個時候,一般廠家不愿意冒這么大的風險,所以大的坩堝用進口砂子比例會多一些。
Q:下半年石英股份的2萬噸達產了之后會導致礦的價格的上漲嗎?
A:有這種風險,但是這種風險說實話,石英股份也提前做的一些布局和工作了,他儲備現在已經有個四萬多五萬多噸的一個礦石的儲備了。然后也通過一些商務上面的措施,提前把價格進行談判,也規避了一些風險,然后現在說其他廠商想去買的有很大的難度的,不會很容易的出現說像類似于競標呀,你出5000,我出6000,他出7000,不太會出現這種情況。
Q:年初礦的價格大概在什么水平?
A:區別不大,沒有出現上其他的礦產資源這種信息很公開的去儲量關注,還沒達到那么緊張的程度。
Q:現在這個和印度礦綁定的比較深的關系能夠持續幾年?
A:目前能看的到的就是三年左右,三年以后怎么樣就不好說了。
Q:如果行業還是出現缺口的情況下,外層的坩堝能不能用比較品質更低的礦去做?
A:不排除這種可能,等到沒有的時候什么辦法都出來了。都有可能,因為2010年當時火爆的時候那時候還管什么氣泡,黑點,能夠有鍋就有人要。
Q:幾噸礦出一噸砂子?
A:大概1.2-1.4噸的礦出一噸砂子。
產業鏈庫存變動是我們分析行業時的重要變量。但是由于碳酸鋰沒有交易所庫存或者社會庫存可供跟蹤,且流轉到產業鏈中的庫存難以追蹤,導致鋰在全產業中的庫存數據往往被看過是一個黑箱。但無論是中下游的補庫去庫節奏,還是需求牛鞭效應的定量分析,都要求我們不僅要了解鋰鹽廠持有的鋰庫存,更要了解正極廠、電池廠和整車廠持有不同形態的含鋰庫存。這也是本文希望探討的方向。
為了追蹤鋰在產業鏈中的流轉,我們將鋰鹽工廠和正極廠持有的鋰鹽、正極廠和電池廠持有的正極材料和電池廠及整車廠持有的電池均施為產業鏈內鋰庫存的不同形態。將鋰鹽工廠生產出的鋰鹽視為產業鏈內鋰的總供給,流入到產業鏈各個環節;將電池裝車、儲能等終端實際消費作為鋰的總需求,流出產業鏈,實現真實的需求。沒有流出去的鋰,就會以鋰鹽、正極和電池三種形態留存在產業鏈內。
首先在產量環節,我們將碳酸鋰和氫氧化鋰的產量視為整個產業鏈流入的總供給。進入第一級需求,即扣除掉電池材料鋰需求、其他工業用途鋰需求和直接出口的鋰鹽后,我們可以得到在鋰鹽環節庫存的動態變化情況。分析過去一年和最近4個月的情況,這一數據一直為負值。這也與鋰鹽供不應求,鋰鹽持續飛漲的客觀事實相映襯。到22年4月,從定性分析的角度,供給端國內鹽湖開春后產量恢復,需求端新能源汽車漲價疊加疫情影響生產,鋰鹽理應看得更為悲觀。但如果從這一環節的供需情況來看,鋰鹽環節的庫存留存量雖較之前大幅去庫的情況明顯扭轉,但是仍然保持著去庫的狀態(由于出口數據發布時間較為滯后,鋰鹽出口數據為估算),這也解釋了為什么4月鋰鹽價格整體高位緩跌,并未出現尖頂拋售。
其次在正極材料環節,此時第一級需求中的動力電池材料用鋰量變成了這一環節的鋰鹽供給,我們扣除實際制造成電池的部分,扣除材料的凈出口量,可以跟蹤在第二級需求中鋰的留存情況。我們關注到在21年這一數據為壘庫約5萬噸,即電池廠加大了原材料的備庫力度。我們認為這是合理的,因為電池廠的產能在持續擴大,由于疫情以及對下游訂單的樂觀展望,電池廠也希望持有更長周期的安全庫存。我們假設電池廠的產能較21年翻一倍,同時,持有的原材料安全庫存從1個月增加至2個月,這將實際上帶來4倍的安全庫存需求。在價格上漲的區間內,產業鏈公司擔憂價格快速上漲對成本影響大,也擔心上游惜售導致生產節奏被打亂,所以往往會保有較大體量的庫存來降低風險,平滑成本。所以我們認為正極材料環節在鋰價上行區間,是會保持持續壘庫的,且下游產能增速越快,壘庫速度越快。但是到今年的2-3月,我們關注到材料環節的鋰鹽壘庫速度明顯放慢,甚至也出現了去庫的情況,這對于電池廠而言,是比鋰鹽環節的緊張更為危急的情況。此后在工信部的協調下,疊加前述的供需變化,情況在4月出現反轉。
最后是在電池環節,我們關注生產出來的電池有多少實際裝車,或者進入了儲能需求。從數據上來看,這一環節的變化較為穩定。我們認為一方面是前述的產能擴大,訂單增加帶來的被動庫存增加。另一方面是由于換電、維修等需要冗余電池,而這些電池并未計入裝車量。總的來看,我們認為21年國內全產業鏈不同形態產品的鋰鹽壘庫量在約4萬噸,大約相當于1.2個月的產量。我們認為這個壘庫量還是很合理,甚至是偏低的。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星耀)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請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