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8月27日晚間,德方納米(300769)發布2021年半年度報告,報告期內,為進一步聚焦主業,提高公司的競爭優勢,優化公司的盈利結構,公司將碳納米管導電液業務涉及的固定資產、存貨和無形資產出售給曲靖市飛墨科技有限公司。出售完成后,公司及子公司不再從事碳納米管導電液相關的業務。
德方納米的主要業務為納米磷酸鐵鋰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是磷酸鐵鋰行業的龍頭企業。隨著行業技術的進步及“CTP”、“刀片電池”等鋰離子動力電池制造技術的突破,磷酸鐵鋰電池系統的質量能量密度和體積能量密度都得到明顯的提高,其低成本的優勢更加凸顯。除了傳統的客車、物流車應用領域之外,磷酸鐵鋰電池在乘用車領域的市場份額日益提高。
報告中顯示,公司的主要產品為納米磷酸鐵鋰,產品工藝流程如下圖所示:
(圖片來源:德方納米2021年半年報)
報告期內,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未發生重大變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成本優勢
公司生產納米磷酸鐵鋰所采用的“自熱蒸發液相合成法”,具有獨創性和先進性,該技術在常溫常壓下即可反應,反應條件簡單,對原材料的適應性強。近年來,公司通過自制鐵源、原材料的循環利用、提高對鋰源等原材料的包容性等,持續優化生產工藝,降本成效顯著。
(2)客戶優勢
公司將努力開拓新的、具有市場影響力的優質客戶,同時積極研究、探索在磷酸鐵鋰電芯出口之外的正極材料“二次國際化”的可能性。
(3)規模優勢
截至本報告披露之日,公司已建設完成納米磷酸鐵鋰產能(不含在建項目和規劃產能)約12萬噸/年。
(4)技術優勢
公司自主研發的“自熱蒸發液相合成納米磷酸鐵鋰技術”被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組織的專家組(以師昌緒院士為組長)鑒定為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自熱蒸發液相合成法”生產的納米磷酸鐵鋰具有成本低、循環壽命長、批次穩定性好等特點,產品性能處于行業領先水平,被廣東省高新技術企業協會評為“廣東省高新技術產品”,受到客戶好評。
2021年1-6月,公司銷售磷酸鐵鋰3.11萬噸,同比增長191.87%,今年上半年銷量超過去年全年銷量;實現營業收入12.75億元,同比增長257.69%;2021年上半年,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為21.66%,同比提升10.77個百分點;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3,510.34萬元,同比扭虧為盈,并快速提升。德方納米也表示,上半年,隨著上游原材料的價格上漲以及磷酸鐵鋰市場供需偏緊等因素帶動了公司產品價格的上漲,同時,得益于成本控制的有效推動,公司的盈利能力較去年同期有較大提升。
2021年上半年,磷酸鐵鋰市場延續2020年第四季度以來供應偏緊的狀態,市場需求持續旺盛。報告期內,公司穩步推進新增產能的建設和釋放工作,曲靖麟鐵及曲靖德方一期(IPO募投項目)產能逐步釋放。為適應公司新項目建設的需求,公司組建了一支高素質的基建工程管理團隊,曲靖德方二期(2020年向特 定對象發行股票募投項目)在報告期內建設完成,并于2021年7月進入試生產階段。同時,報告期內,公司與下游客戶合資建設德枋億緯項目和宜賓德方時代項目,目前上述項目正在按照計劃有序推進中。截至本報告披露日,公司累計建設完成磷酸鐵鋰產能12萬噸/年。
德方納米堅持“專注、創新、協作”的研發理念,一方面不斷提升原有產品的性能,進行產品迭代,進一步穩固公司的市場領先地位。另一方面,不斷加大新產品的研發力度,補鋰添加劑材料和新型磷酸鹽系正極材料的開發取得重要進展。補鋰添加劑材料和新型磷酸鹽系正極材料復合使用后,對比現有磷酸鐵鋰電池能量密度提升約20%。目前兩款材料均已通過下游客戶的小批量驗證,進入產業化階段。德方納米表示,新產品如果能夠順利推向市場,將有效豐富公司的產品種類,進一步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為公司的長遠發展儲備動能。
鋰離子電池行業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德方納米生產的納米磷酸鐵鋰主要用于制造鋰離子電池。在實務中,鋰離子電池主要應用場景包括為汽車提供動力,為電力提供儲能,還廣泛應用于船舶電動化、工程機械電動化、電動自行車、平衡車、便攜電動工具等其他領域。此外,“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提出,電力儲能有望在未來成為磷酸鐵鋰另一個重要的應用市場。產業政策及行業發展預期雙重引導下,德方納米積極把握市場機遇,不斷提升主營業務優勢,加快新產品開發布局,保持高質量、穩健發展,向著“成為全球領先的新能源材料解決方案提供商”的目標不斷前進。
參考來源:
德方納米2021年半年度報告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青黎)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