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化學會《ACS納米》(ACS Nano)雜志報道了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物理生物學實驗室在新型石墨烯納米抗菌材料方面的研究工作。該工作發表以后被 Nanowerk、Qmed、Sciencedaily 以及國內的生物谷等多家媒體報道及轉載,其中美國科學促進協會主辦的Eurekalert!指出,這可能是石墨烯重要的環境和臨床應用。
研制和利用抗菌材料來抑制和殺滅有害細菌是提高人類健康水平的一個重要方面。傳統的抗菌材料,如抗生素、季銨鹽等不但會導致微生物的抗性,還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納米技術的發展,為解決該問題提供了一條新的思路。
石墨烯是由單層碳原子緊密排列而成的二維晶體,其優異的電子傳遞、較高的機械強度特性使石墨烯成為納米電子器件、太陽能電池、生物傳感器等方面應用的新貴。上海應用物理所物理生物學實驗室的博士研究生胡文兵等在樊春海和黃慶研究員的指導下探索了氧化石墨烯的抗菌特性,發現氧化石墨烯納米懸液在與大腸桿菌孵育2小時后,對其抑制率超過90%,進一步的實驗結果表明氧化石墨烯的抗菌性源于其對大腸桿菌細胞膜的破壞。更重要的是,氧化石墨烯不僅是一種新型的優良抗菌材料,而且對哺乳動物細胞產生的細胞毒性很小。此外,通過抽濾法能夠將氧化石墨烯制備成紙片樣的宏觀石墨烯膜,也能有效地抑制大腸桿菌的生長。由于氧化石墨烯的制備簡便、成本低廉,這種新型的碳納米材料有望在環境和臨床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
研制和利用抗菌材料來抑制和殺滅有害細菌是提高人類健康水平的一個重要方面。傳統的抗菌材料,如抗生素、季銨鹽等不但會導致微生物的抗性,還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納米技術的發展,為解決該問題提供了一條新的思路。
石墨烯是由單層碳原子緊密排列而成的二維晶體,其優異的電子傳遞、較高的機械強度特性使石墨烯成為納米電子器件、太陽能電池、生物傳感器等方面應用的新貴。上海應用物理所物理生物學實驗室的博士研究生胡文兵等在樊春海和黃慶研究員的指導下探索了氧化石墨烯的抗菌特性,發現氧化石墨烯納米懸液在與大腸桿菌孵育2小時后,對其抑制率超過90%,進一步的實驗結果表明氧化石墨烯的抗菌性源于其對大腸桿菌細胞膜的破壞。更重要的是,氧化石墨烯不僅是一種新型的優良抗菌材料,而且對哺乳動物細胞產生的細胞毒性很小。此外,通過抽濾法能夠將氧化石墨烯制備成紙片樣的宏觀石墨烯膜,也能有效地抑制大腸桿菌的生長。由于氧化石墨烯的制備簡便、成本低廉,這種新型的碳納米材料有望在環境和臨床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