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行業2009年回顧:2009年9月26日,國務院轉發國家發改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10部委《關于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引導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38號文),正式將多晶硅列入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行業的“黑名單”里,各地已被要求收緊多晶硅項目,地方未土建的多晶硅項目也已基本叫停。2009年國內的多晶硅產量將達1萬噸,但還將至少進口近2萬噸多晶硅,扣掉國內產量,還需要進口1萬噸。多晶硅缺口明顯嚴重,因此所謂的過剩,是統計口徑問題,是規劃過剩。
2005~2010年多晶硅產能分析統計
2005年全球太陽能級多晶硅產量8100噸,而全年總的太陽能級多晶硅材料需求量為16333噸,按照多晶硅65%的比例(其余為單晶),多晶需求量10616噸,缺口2516噸;2006年產量為10800噸,需求為13800噸,缺口3000噸;2007年需求16560噸,產量15100噸,缺口縮小為1461噸;到2008年基本平衡。
2008年中國多晶硅需求是2.5萬噸,實際國內只生產了5000噸,還有80%是進口。截止到08年12月,國內已有超過10家上市公司投資多晶硅項目,已公告的投資額近60億元,總投資額高達300多億元。
綜合來看,2010年大陸多晶硅產量約達3.5萬噸,預計仍只能滿足市場需求的一半還需進口3萬噸。2010年1月19日,在北京召開《多晶硅行業準入標準》座談會,大概也是為了推出做提前的準備,本報預測多晶硅行業有望回歸理性。
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制訂的《多晶硅行業準入標準》首先設定規模門檻,抑制多晶硅行業的熱潮發展。再者在《標準》中規定新建多晶硅項目規模必須大于3000噸/年,占地面積小于6公頃/千噸多晶硅,太陽能級多晶硅還原電耗小于60千瓦時/千克,還原尾氣中四氯化硅、氯化氫、氫氣回收利用率不低于98.5%、99%、99%;引導、支持多晶硅企業以多種方式實現多晶硅—電廠—化工聯營,支持節能環保太陽能級多晶硅技術開發,降低生產成本。
從2010年的行業分析形勢來看,全國化企對于多晶硅市場新“動靜”:
保利協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是中國最大的多晶硅生產商、全球領先的硅片供應商,也是中國一流的環保電力運營商。集團的多晶硅年產能2009年底達到18,000噸,2010年底預計達到21,000噸。集團已開始建設硅片生產設施,預計2010年底達到2吉瓦的年產能。
在2009年永祥多晶硅1000噸/年多晶硅項目全面達產和通威集團為形成全流程的光伏產業鏈成立通威太陽能有限公司的基礎上,永祥股份董事會確定了將永祥多晶硅10000噸/年項目擴展至22000/年的戰略構架,并決定將于2010年春節后正式啟動一期1000噸/年項目的兩個配套子項目——年產2萬噸三氯氫硅合成和四氯化硅氫化項目并計劃。
新光硅業在1月19日參加的《多晶硅行業準入標準》企業北京坐談會。公司將多晶硅生產線設計為高端定位,由于前幾年多晶硅市場火爆,太陽能級多晶硅和電子極多晶硅價格相差不多,公司沒有立即改進工藝生產電子極多晶硅。目前電子極多晶硅報價在130美元/千克的水平,隨著太陽能多晶硅價格的暴跌(40美元/千克左右),電子極多晶硅價格優勢凸現,公司2010年將著手高端電子極多晶硅的工藝改進,預計未來電子極多晶硅銷售占比能夠達到10%左右。由于電子極多晶硅價格較高,工藝改造完成后盈利可觀。
綏化寶利光伏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多晶硅項目總投資2.56億元,在國內率先將冶金法生產多晶硅技術用于工業生產,具有投資小、能量回收時間短、環境好、生產成本低等特點,能滿足制造太陽能光伏電池的需要。
包頭市山晟新能源公司與中國科學院合作,于2009年12月底,建成中國最先進的太陽能級多晶硅生產線。近日,一期50座單晶硅爐、15座多晶硅爐、20臺切片機投入生產。將于2012年形成1000MW的多晶硅、拉單晶(或多晶鑄錠)到切片和太陽能電池板相匹配的生產能力,總投入將達到56億元;企業年產值預計達到100億元,年上繳稅金10多億元,逐漸成為包頭市一個全新產業。
多晶硅行業技術有待突破
多晶硅技術問題一直是備受觀注。盡管多晶硅產業的規模、產能之大,可是國內一直對沒有技術核心問題而困擾,尤其是從硅原料轉化為多晶硅的技術有待空破。據介紹,江蘇省氯氫化技術工程中心組建后,將利用江蘇中能現有的國內領先的氯氫化技術研發水平與高等院校的人才、科技、信息等資源優勢,加快提升光伏行業研發能力,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為多晶硅產業的技術進步提供有力支撐,對徐州市加速形成國際一流的多晶硅生產和研發基地具有重大意義。
迎來2010年春暖花開的季節時,一場多晶硅行業的政策風暴正在悄然的醞釀著。那么會該行業的發展真的能一帆風順嗎?本報將會對多晶硅行業進行跟蹤報道,望繼續關注。
2005~2010年多晶硅產能分析統計
2005年全球太陽能級多晶硅產量8100噸,而全年總的太陽能級多晶硅材料需求量為16333噸,按照多晶硅65%的比例(其余為單晶),多晶需求量10616噸,缺口2516噸;2006年產量為10800噸,需求為13800噸,缺口3000噸;2007年需求16560噸,產量15100噸,缺口縮小為1461噸;到2008年基本平衡。
2008年中國多晶硅需求是2.5萬噸,實際國內只生產了5000噸,還有80%是進口。截止到08年12月,國內已有超過10家上市公司投資多晶硅項目,已公告的投資額近60億元,總投資額高達300多億元。
綜合來看,2010年大陸多晶硅產量約達3.5萬噸,預計仍只能滿足市場需求的一半還需進口3萬噸。2010年1月19日,在北京召開《多晶硅行業準入標準》座談會,大概也是為了推出做提前的準備,本報預測多晶硅行業有望回歸理性。
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制訂的《多晶硅行業準入標準》首先設定規模門檻,抑制多晶硅行業的熱潮發展。再者在《標準》中規定新建多晶硅項目規模必須大于3000噸/年,占地面積小于6公頃/千噸多晶硅,太陽能級多晶硅還原電耗小于60千瓦時/千克,還原尾氣中四氯化硅、氯化氫、氫氣回收利用率不低于98.5%、99%、99%;引導、支持多晶硅企業以多種方式實現多晶硅—電廠—化工聯營,支持節能環保太陽能級多晶硅技術開發,降低生產成本。
從2010年的行業分析形勢來看,全國化企對于多晶硅市場新“動靜”:
保利協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是中國最大的多晶硅生產商、全球領先的硅片供應商,也是中國一流的環保電力運營商。集團的多晶硅年產能2009年底達到18,000噸,2010年底預計達到21,000噸。集團已開始建設硅片生產設施,預計2010年底達到2吉瓦的年產能。
在2009年永祥多晶硅1000噸/年多晶硅項目全面達產和通威集團為形成全流程的光伏產業鏈成立通威太陽能有限公司的基礎上,永祥股份董事會確定了將永祥多晶硅10000噸/年項目擴展至22000/年的戰略構架,并決定將于2010年春節后正式啟動一期1000噸/年項目的兩個配套子項目——年產2萬噸三氯氫硅合成和四氯化硅氫化項目并計劃。
新光硅業在1月19日參加的《多晶硅行業準入標準》企業北京坐談會。公司將多晶硅生產線設計為高端定位,由于前幾年多晶硅市場火爆,太陽能級多晶硅和電子極多晶硅價格相差不多,公司沒有立即改進工藝生產電子極多晶硅。目前電子極多晶硅報價在130美元/千克的水平,隨著太陽能多晶硅價格的暴跌(40美元/千克左右),電子極多晶硅價格優勢凸現,公司2010年將著手高端電子極多晶硅的工藝改進,預計未來電子極多晶硅銷售占比能夠達到10%左右。由于電子極多晶硅價格較高,工藝改造完成后盈利可觀。
綏化寶利光伏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多晶硅項目總投資2.56億元,在國內率先將冶金法生產多晶硅技術用于工業生產,具有投資小、能量回收時間短、環境好、生產成本低等特點,能滿足制造太陽能光伏電池的需要。
包頭市山晟新能源公司與中國科學院合作,于2009年12月底,建成中國最先進的太陽能級多晶硅生產線。近日,一期50座單晶硅爐、15座多晶硅爐、20臺切片機投入生產。將于2012年形成1000MW的多晶硅、拉單晶(或多晶鑄錠)到切片和太陽能電池板相匹配的生產能力,總投入將達到56億元;企業年產值預計達到100億元,年上繳稅金10多億元,逐漸成為包頭市一個全新產業。
多晶硅行業技術有待突破
多晶硅技術問題一直是備受觀注。盡管多晶硅產業的規模、產能之大,可是國內一直對沒有技術核心問題而困擾,尤其是從硅原料轉化為多晶硅的技術有待空破。據介紹,江蘇省氯氫化技術工程中心組建后,將利用江蘇中能現有的國內領先的氯氫化技術研發水平與高等院校的人才、科技、信息等資源優勢,加快提升光伏行業研發能力,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為多晶硅產業的技術進步提供有力支撐,對徐州市加速形成國際一流的多晶硅生產和研發基地具有重大意義。
迎來2010年春暖花開的季節時,一場多晶硅行業的政策風暴正在悄然的醞釀著。那么會該行業的發展真的能一帆風順嗎?本報將會對多晶硅行業進行跟蹤報道,望繼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