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景德鎮累計探明的瓷礦資源總量約1340萬噸,但現在可開采儲量不足100萬噸。瓷土礦產量從2005年的9.5萬噸,下降至2007年的8.8萬噸。
燒土的青煙升騰了幾千年,傳統瓷都景德鎮陶瓷行業不得不面對高嶺土漸漸缺失的現實。“現在絕大部分需要高嶺土的企業,都是到外地去買的。”景德鎮國家級工藝大師邵天助告訴《每日經濟新聞》,“景德鎮的資源主要就是瓷礦、瓷土,特別是高嶺土,這就是景德鎮陶瓷的標志。”面對高嶺土之荒,景德鎮如何應對?
現實:高嶺土漸漸缺失
景德鎮的制瓷歷史和高嶺土緊密相連。添加了高嶺土的景德鎮瓷器,潔白、堅韌,幾千年來一直是陶瓷市場的寵兒。“景德鎮出產的陶瓷都要添加上高嶺土,不然就稱不上正宗的景德鎮瓷器。”景德鎮陶瓷博物館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高嶺土的名稱來源于景德鎮高嶺村。“這里出產的高嶺土質純,性能好、耐溫性能特別好,是生產瓷器的良好原料,這也是景德鎮陶瓷長盛不衰的原因之一。”邵天助告訴記者。
出產高嶺土的高嶺村,現在已和附近的瑤里景區一起,被打包向游客“兜售”。記者來到高嶺村時,發現當地并沒有多少游人。“這里偏了點,來的人不多。”一名當地導游告訴記者。當地村民回憶說:“我們這里其實以前很熱鬧的,二三十年前,這里還到處有挖礦的,挑擔的,后來才慢慢沒有了。”如今,高嶺村村民的生活已經和高嶺土沒有什么聯系,記者在當地看到,高嶺山上散布著不少礦口,僅容一人大小出入,門口豎立著說明牌。
“嚴格來說,早在明清時期,高嶺土就基本上被開采完了。”景德鎮市陶瓷館副館長徐桃生告訴記者,他的這一說法更讓人對景德鎮陶瓷業產生擔憂。
影響:陶瓷業產值占比年年下降
“其實現在絕大部分需要高嶺土的企業,都是到外地去買的。”邵天助告訴記者。
“我們的土都是來自景德鎮周邊地區,廬山腳下有一塊、萍鄉、新余都有。高嶺土價格一直沒有大的波動,但到外地去開采,運輸費用上升了,且很不方便,所以現在很多新設的廠都直接在原料產地設廠。”景德鎮陶瓷博物館的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記者得到的資料顯示,目前景德鎮累計探明的瓷礦資源總量約為1340萬噸,但現在可開采的儲量不足100萬噸,瓷土礦產量也從2005年的9.5萬噸,下降到2007年的8.8萬噸。全市國有和集體瓷礦及制瓷企業數量,從上世紀90年代的300余家,下降到2007年的157家。從2005年至2007年,景德鎮瓷礦制瓷業產值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比重卻在不斷下降,分別為11.9%、11.7%和11.3%從業人員占全部從業人員的比重也從2005年的20.1%、2006年的17.3%下降到2007年的11.2%。
資源減少,加重了當地企業的負擔。“現在絕大多數制瓷企業都是私人公司,他們沒有實力自己去開采,因此只能向原材料加工商購買。”邵天助說。
應對:培育陶瓷接續替代產業
一位當地政府工作人員稱,現在對高嶺土實行的是“保護性開采”。他向記者解釋,所謂“保護性開采”,指的是從山洞內向外挖。徐桃生也證實說,“現在這樣的開采需經過嚴格的審批手續。”
在國家近日公布的第二批“資源枯竭型城市”名單中,景德鎮的名字赫然在列。景德鎮將在今后4年內將獲得中央財政5億元的資金支持,其他優惠政策還包括“財稅金融、礦產開發和土地利用、社會發展扶持、產業發展扶持”等。景德鎮發改委人士稱,這一重大政策的落實,將有效解決陶瓷職業下崗、陶瓷產業轉型升級等問題,有利于大力培育陶瓷接續替代產業,建設新興產業體系,著力推進陶瓷“四大基地”建設。
“產業轉型并不意味著景德鎮以后就不制瓷了,只是要從粗放的模式,轉向精細化、高端化的發展。具體的發展規劃現在已經在制定了。”上述發改委人士告訴記者,目前,《景德鎮高技術陶瓷產業發展規劃》已完成初稿,并將邀請專家論證修改。
燒土的青煙升騰了幾千年,傳統瓷都景德鎮陶瓷行業不得不面對高嶺土漸漸缺失的現實。“現在絕大部分需要高嶺土的企業,都是到外地去買的。”景德鎮國家級工藝大師邵天助告訴《每日經濟新聞》,“景德鎮的資源主要就是瓷礦、瓷土,特別是高嶺土,這就是景德鎮陶瓷的標志。”面對高嶺土之荒,景德鎮如何應對?
現實:高嶺土漸漸缺失
景德鎮的制瓷歷史和高嶺土緊密相連。添加了高嶺土的景德鎮瓷器,潔白、堅韌,幾千年來一直是陶瓷市場的寵兒。“景德鎮出產的陶瓷都要添加上高嶺土,不然就稱不上正宗的景德鎮瓷器。”景德鎮陶瓷博物館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高嶺土的名稱來源于景德鎮高嶺村。“這里出產的高嶺土質純,性能好、耐溫性能特別好,是生產瓷器的良好原料,這也是景德鎮陶瓷長盛不衰的原因之一。”邵天助告訴記者。
出產高嶺土的高嶺村,現在已和附近的瑤里景區一起,被打包向游客“兜售”。記者來到高嶺村時,發現當地并沒有多少游人。“這里偏了點,來的人不多。”一名當地導游告訴記者。當地村民回憶說:“我們這里其實以前很熱鬧的,二三十年前,這里還到處有挖礦的,挑擔的,后來才慢慢沒有了。”如今,高嶺村村民的生活已經和高嶺土沒有什么聯系,記者在當地看到,高嶺山上散布著不少礦口,僅容一人大小出入,門口豎立著說明牌。
“嚴格來說,早在明清時期,高嶺土就基本上被開采完了。”景德鎮市陶瓷館副館長徐桃生告訴記者,他的這一說法更讓人對景德鎮陶瓷業產生擔憂。
影響:陶瓷業產值占比年年下降
“其實現在絕大部分需要高嶺土的企業,都是到外地去買的。”邵天助告訴記者。
“我們的土都是來自景德鎮周邊地區,廬山腳下有一塊、萍鄉、新余都有。高嶺土價格一直沒有大的波動,但到外地去開采,運輸費用上升了,且很不方便,所以現在很多新設的廠都直接在原料產地設廠。”景德鎮陶瓷博物館的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記者得到的資料顯示,目前景德鎮累計探明的瓷礦資源總量約為1340萬噸,但現在可開采的儲量不足100萬噸,瓷土礦產量也從2005年的9.5萬噸,下降到2007年的8.8萬噸。全市國有和集體瓷礦及制瓷企業數量,從上世紀90年代的300余家,下降到2007年的157家。從2005年至2007年,景德鎮瓷礦制瓷業產值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比重卻在不斷下降,分別為11.9%、11.7%和11.3%從業人員占全部從業人員的比重也從2005年的20.1%、2006年的17.3%下降到2007年的11.2%。
資源減少,加重了當地企業的負擔。“現在絕大多數制瓷企業都是私人公司,他們沒有實力自己去開采,因此只能向原材料加工商購買。”邵天助說。
應對:培育陶瓷接續替代產業
一位當地政府工作人員稱,現在對高嶺土實行的是“保護性開采”。他向記者解釋,所謂“保護性開采”,指的是從山洞內向外挖。徐桃生也證實說,“現在這樣的開采需經過嚴格的審批手續。”
在國家近日公布的第二批“資源枯竭型城市”名單中,景德鎮的名字赫然在列。景德鎮將在今后4年內將獲得中央財政5億元的資金支持,其他優惠政策還包括“財稅金融、礦產開發和土地利用、社會發展扶持、產業發展扶持”等。景德鎮發改委人士稱,這一重大政策的落實,將有效解決陶瓷職業下崗、陶瓷產業轉型升級等問題,有利于大力培育陶瓷接續替代產業,建設新興產業體系,著力推進陶瓷“四大基地”建設。
“產業轉型并不意味著景德鎮以后就不制瓷了,只是要從粗放的模式,轉向精細化、高端化的發展。具體的發展規劃現在已經在制定了。”上述發改委人士告訴記者,目前,《景德鎮高技術陶瓷產業發展規劃》已完成初稿,并將邀請專家論證修改。